
草原鼠荒地治理技术规范NYT1240-2021.pd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草原 荒地 治理 技术规范 NYT1240 2021
- 资源简介:
-
《草原鼠荒地治理技术规范NYT1240-2021》讲解了针对草原地区因鼠害引发的荒地退化问题所制定的系统性治理技术标准,描述了草原鼠荒地的界定标准、成因分析、生态影响评估及科学治理的技术路径。该规范明确了草原鼠荒地的基本概念,将其定义为因鼠类过度繁殖和活动导致植被严重破坏、土壤结构退化、生产力显著下降的土地类型,并规定了其判别指标,包括植被覆盖度降低程度、鼠穴密度、土壤裸露率等量化参数。《草原鼠荒地治理技术规范NYT1240-2021》提出了以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综合施策为基本原则的治理思路,涵盖生态修复、鼠害防控、植被恢复与后续管理四大核心环节。在鼠害控制方面,规范推荐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技术手段,特别强调不得滥用剧毒化学品,优先使用不伤害天敌、非靶标生物的环保型饵料和器械。植被恢复部分详细说明了适生草种选择、补播方式、播种时间、封育管理措施等内容,要求根据区域气候、土壤和原生植被特征确定恢复方案。同时,规范还建立了治理效果评价体系,设定了一至三年的监测周期,通过植被盖度、高度、物种多样性、鼠密度等指标评估治理成效。此外,《草原鼠荒地治理技术规范NYT1240-2021》对不同草原类型(如典型草原、高寒草原、荒漠草原)提出了差异化技术参数和操作指南,增强了技术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为基层技术人员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草原鼠荒地治理技术规范NYT1240-2021》适用于从事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的农业、牧区管理、林业草原部门及相关科研机构,尤其适用于草原监理、生态保护项目实施单位、环境咨询公司和土地恢复工程团队。该规范是各级政府开展退化草原治理、生态补偿项目验收、鼠害防治专项行动的重要技术依据,也适用于从事草原畜牧业生产的农牧民合作社和技术推广人员在实施草原可持续利用过程中参考执行。此外,高等院校及科研单位在开展草地生态学、野生动物管理、生态恢复等相关领域的教学与研究时,也可将其作为标准参考资料。由于规范内容注重实用性与科学性的结合,特别适合在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甘肃等草原广布且鼠害严重的生态脆弱区推广应用,为实现草原生态系统稳定、提升草原生产力和维护生物多样性提供标准化技术支撑。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