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竹低产林改造技术DB44T157-2003.pd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毛竹 低产 改造 技术 DB44T157 2003
- 资源简介:
-
《毛竹低产林改造技术》讲解了毛竹低产林的定义、改造标准及相关技术措施,明确了该标准适用于广东省范围内用于材料产出和笋用毛竹林的生产和管理,引用了相关林业丰产规范作为理论基础。《毛竹低产林改造技术》对一系列术语进行了界定,比如立竹度、平均胸径、林龄结构及整齐度等内容,并提出了毛竹低产林的标准,即每公顷毛竹少于1800株或年产竹材低于3000公斤。《毛竹低产林改造技术》重点说明了三年内实现的改造成效要求,包括每年每公顷新增立竹超500株、竹径提高超过2厘米,并调整到合理的林龄与疏密结构。为了达成这些目标,《毛竹低产林改造技术》提出了具体的五个方面改进方法:清理竹林杂木以改善生长环境;实施劈山松土为地下茎提供肥力;采用不同垦复方式优化土壤状态;定期定量施肥以改良土壤和促进生长;留优养壮合理疏除退笋和老笋等具体措施。此外,《毛竹低产林改造技术》还包括适当钩梢和适时合理砍伐的要求,并制定病虫害防治策略以及数据整理归档办法。
《毛竹低产林改造技术》适用于从事毛竹栽培和管理的企业及个人,特别是在广东省范围内的森林培育领域尤为适用。此文档不仅帮助竹林生产经营人员提升单位产量和质量效益,而且对于希望了解低产林科学治理的地方政府部门人员也十分具有参考价值。在教育培训机构里教授林业管理的讲师和学生亦可通过该文件掌握专业的改造方案和技术流程,以应用到未来实际工作中。
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