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河人工鱼巢DB44T1737-2015.pd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河 人工 DB44T1737 2015
- 资源简介:
-
《江河人工鱼巢实施规范》讲解了在开放性水域如内陆江河中建立人工鱼巢的技术规程。标准内容涵盖从选点、实施时间到材料选择与建造方法,并详细说明了鱼巢的管理和维护以及后期的效果评估方法。水域选择上,应基于SL167标准进行鱼类资源与产卵场的本底调查,水质要符合GB 11607标准要求,并优先选水流平缓、水深2米、底质为泥沙、水草不密集的地方。实施时间应安排于每年的2月至5月鱼类繁殖季节前。推荐采用天然材料如芦苇、象草或经过前处理的尼龙网作为鱼卵粘附基质。制作时,成束绑扎并用竹片固定以保持结构一致性,且设置合理间隙便于鱼群活动。鱼巢投放需采用竹竿或木桩作固定桩,通过绳索连接成行,建议总长度为100米,并控制其面积不超过所选水域的三分之一以防影响通航及其他自然功能。维护环节包括调整被破坏鱼巢形态、清除垃圾及设置禁渔区。数据记录涉及天气条件、水温、透明度和附着鱼卵数量,采用特定计数方式执行评估。最后对拆除流程及恢复原貌提出明确要求,以保证不影响原始生态系统。
《江河人工鱼巢实施规范》适用于生态保护单位、水产科研机构及相关渔业管理部门。同时该标准也适用于江河流域管理机构,特别是负责淡水鱼类繁殖保护及水生生态修复的组织,在制定河流生物多样性恢复计划及推动绿色发展战略中有较强的应用价值。标准内容还对参与内陆渔业开发的运营公司,提供科学化技术支持,有助于提升区域水生态质量,并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与措施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