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麦种质资源表型鉴定技术规程NYT4464-2025.pd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麦 种质 资源 表型 鉴定 技术规程 NYT4464 2025
- 资源简介:
-
《小麦种质资源表型鉴定技术规程NYT4464-2025》讲解了针对普通小麦种质资源开展系统化、标准化表型鉴定的技术体系。该规程涵盖了从材料准备到数据整理的全过程技术要求,明确了适用于育成品种、引进品种、地方品种及创新种质等各类小麦种质资源的表型鉴定方法。文件规定了鉴定材料的基本条件,包括来源明确、性状一致和遗传稳定,并要求进行发芽率检测以确保试验材料质量。规程提出应在两个及以上代表性试验基地开展鉴定工作,试验地需具备平坦地势、均匀地力和良好排灌条件,且土壤类型具有区域代表性。鉴定周期建议持续两个或以上生长周期,采用随机排列设计,每份材料设置多个重复,小区行长固定并设保护行,确保数据可靠性。播种时间应依据生态区气候条件合理安排,种植密度为行距25cm、株距10cm。田间管理遵循当地区域试验的施肥水平和栽培措施,涵盖水肥调控及病虫草害防治。收获在蜡熟后期进行,每小区单独脱粒并严格防止机械混杂,种子干燥至含水量13%以下后称重。性状鉴定涵盖冬春性、光周期反应、生长习性、熟期和休眠期等关键生物学特性,依据附录A至C提供的统一调查方法执行,采用群体测量(MG)、个体测量(MS)、群体目测(VG)等方式记录数据。数据需计算重复观测值的平均值,并通过与对照品种比较进行校验,确保结果准确性和可比性。
《小麦种质资源表型鉴定技术规程NYT4464-2025》适用于从事小麦种质资源保护、评价与利用的科研机构、农业院校、种子管理部门及育种企业等相关单位。该规程为小麦资源的规范化表型分析提供了统一的技术依据,特别适用于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的表型数据采集、区域试验中的种质评价、新品种选育过程中的性状测定以及国内外引进资源的适应性评估等工作场景。对于从事作物遗传育种、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植物表型组学研究的技术人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也适用于参与农业农村部门组织的种业振兴行动中资源普查与精准鉴定的相关实施主体。本标准的实施有助于提升我国小麦种质资源鉴定数据的科学性、可比性和共享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