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奶牛养殖场生乳中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技术规范NYT4293-2023.pd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奶牛 养殖场 乳中 病原微生物 风险 评估 技术规范 NYT4293 2023
- 资源简介:
-
奶牛养殖场生乳中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技术规范NYT4293-2023讲解了针对奶牛养殖场在生鲜乳生产过程中开展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的技术框架和实施要求,描述了一套科学、系统的操作流程。该规范明确了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的四大核心环节:工作流程、危害识别、风险监测与风险分级。工作流程以图表形式直观展示了从危害识别到监测实施再到风险判定的全过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性。在危害识别方面,规范列出需重点评估的病原体种类,包括牛种布鲁氏菌、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副结核分枝杆菌、牛支原体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病原性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等常见致病菌,并强调应结合牧场历史管理记录、疫病检疫资料及驻场兽医意见综合判断风险来源。风险监测部分规定了不同病原体的检测频率与技术方法,其中布鲁氏菌和结核分枝杆菌每半年检测一次,其余主要致病菌每季度检测一次,检测方法引用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如GB/T、NY/T、SN/T等,确保监测结果的权威性与可比性。风险分级体系基于风险因子进行设定,将风险分为高、中、低三级,高风险涵盖重大动物疫病的检出与违规处置行为,中风险涉及次要病原检出及管理漏洞,低风险则指向一般性卫生缺陷。判定规则明确以最高级别为准,防止低估整体风险。此外,规范还要求养殖单位建立完整的采样、监测与分级记录制度,所有资料至少保存两年,保障过程可追溯。
奶牛养殖场生乳中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技术规范NYT4293-2023适用于从事奶牛规模化养殖的企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尤其适用于供应生鲜乳给乳制品加工企业的生产主体。该规范对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以及承担奶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的技术机构同样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可用于指导牧场生物安全管理、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及乳品质量安全监管。同时,本文件也适用于第三方检测机构、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在开展奶牛健康与乳品安全研究时作为技术依据。通过实施该规范,相关从业者能够系统识别生乳中潜在的病原微生物风险,提升源头管控能力,保障生鲜乳的质量安全与公共卫生健康,助力奶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