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室气体监测浓度评估规范DB63T2457-2025.pd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温室 气体 监测 浓度 评估 规范 DB63T2457 2025
- 资源简介:
-
《温室气体监测浓度评估规范DB63T2457-2025》讲解了针对温室气体监测数据开展系统性评估的技术流程与质量控制要求,《温室气体监测浓度评估规范DB63T2457-2025》描述了以二氧化碳和甲烷为主要对象的监测浓度评估标准。该文件明确了评估内容涵盖数据质量评估和浓度趋势分析两大方面,其中数据质量评估包括数据完整率和数据正确率,要求不低于90%,并规定了计算方法及判定依据;浓度评估则包括年平均浓度、相对于1750年的百分比变化、绝对增量与相对增量以及过去十年的年均增量等指标,全面反映温室气体浓度演变趋势。规范强调监测系统必须使用可溯源至世界气象组织一级标准气体的标准气,并实施定期校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国际可比性。评估流程包含数据预处理环节,通过完整性检查、仪器状态核查、标气校验、异常数据标记与剔除等步骤提升数据可靠性。在数据质控中引入对工作标气和目标标气的多重检验机制,结合气象与运行记录进行综合判断,提高了异常识别的科学性。文档还提供了本底筛分建议方法,支持采用气象法或数理统计法排除局地干扰,获取更具代表性的背景浓度值。配套附录给出了评估流程图、数据质量评估表及年度评估报告模板,增强了规范的操作性和实用性,为形成标准化、可追溯的评估成果提供支撑。
《温室气体监测浓度评估规范DB63T2457-2025》适用于气象、生态环境、气候变化研究及相关领域的业务与科研单位,特别适用于从事温室气体长期连续观测、数据分析与评估的技术机构。该规范可指导大气本底站、区域温室气体监测站等设施开展监测数据的质量管理和浓度趋势评估工作,适用于省级及以下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气象观测台站、科研院校以及第三方检测机构在编制温室气体监测年报、参与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核算、开展气候影响评估时参照执行。同时,因该标准聚焦于二氧化碳和甲烷的监测评估,对于能源、工业、农业等排放重点行业在配合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碳排放核查和减排成效跟踪方面亦具有参考价值,有助于实现监测数据的标准化处理与跨区域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