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
1

类型温室气体观测技术规范 光腔衰荡法DB63T2459-2025.pdf

  • 上传人:一***
  • 文档编号:404104
  • 上传时间:2025-10-18
  • 格式:PDF
  • 页数:9
  • 大小:586.27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温室气体观测技术规范 光腔衰荡法DB63T2459-2025 温室 气体 观测 技术规范 光腔衰荡法 DB63T2459 2025
    资源简介:

    《温室气体观测技术规范 光腔衰荡法DB63T2459-2025》讲解了采用光腔衰荡法进行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在线观测的技术要求和操作流程。该文件明确了适用于二氧化碳和甲烷两种主要温室气体的观测方法,涵盖了术语定义、系统组成、测试条件、性能指标、系统校准测试程序以及数据处理与报告编制等核心内容。观测系统由样气采集与处理单元、标气单元、分析单元和数据采集处理单元构成,依据附录A所示结构实现高效稳定运行。技术指标对精度、漂移、测量范围提出了具体要求,确保观测结果具有高准确性和可比性。规范详细规定了保压、线性、重复性、漂移和准确性五类系统测试的操作步骤及合格标准,强调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完整测试,以验证设备性能。测试环境需满足温度25±3℃、湿度40%–70%的条件,并要求标气水汽含量低于40×10⁻⁶ mol/mol,使用可溯源至世界气象组织一级标准的标准气体。在操作流程方面,文件提出漏气检查、冷阱温度设置、进样流量控制等关键参数设定要求。数据处理环节明确每瓶标气前两分钟数据剔除,取后续三分钟平均值作为测试浓度,通过线性回归模型对标称浓度与测试浓度建立校正关系,并用于目标标气的浓度校正计算。附录B提供了二氧化碳浓度校正的计算示例,增强可操作性。整个技术体系注重测量过程的标准化、可追溯性和长期稳定性,适用于高标准温室气体监测场景。

    《温室气体观测技术规范 光腔衰荡法DB63T2459-2025》适用于从事大气成分监测、气候变化研究及相关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的科研机构和技术单位,尤其适用于气象部门、环境监测站、气候观测台站等需要开展温室气体高精度在线观测的业务领域。该标准适合基于光腔衰荡光谱技术(CRDS)的温室气体分析系统的运行与维护人员,涵盖系统安装、校准、日常操作、质量控制和数据处理全过程,也可作为相关检测实验室进行能力认证和质控考核的技术依据。由于其技术指标严格、测试流程清晰,本文件特别适用于需要数据国际可比性和长期稳定性要求的本底站、基准观测站及参与全球大气观测计划(如GAW)的监测站点。同时,该规范对标准气体溯源、环境条件控制和测试报告编写的要求,使其在第三方检测、碳排放核查以及科学研究中具备广泛的应用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安全人之家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温室气体观测技术规范 光腔衰荡法DB63T2459-2025.pdf
    链接地址:https://www.aqrzj.com/doc/404104.html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