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港能见度观测规范DB3302T1143-2023.pdf
《海港能见度观测规范》讲解了宁波市针对海港及近海航道区域海面能见度观测的标准化技术要求,内容涵盖了观测设备的类型、性能指标、选址安装、气候适应性、防雷安全以及具体的观测项目、频次、方法和数据管理要求。《海港能见度观测规范》描述了三种主要的能见度观测设备:散射式能见度仪、激光能见度仪和实景天气观测设备,并详细规定了各自的原理与技术参数。其中,散射式能见度仪通过测量特定角度的散射光强度来反演消光系数并计算能见度,激光能见度仪利用激光雷达遥感探测技术获取大范围面上的能见度分布,而实景天气观测设备则借助计算机视觉技术实时拍摄海面图像,用于辅助判断天气现象和海雾演变。标准明确了各类设备的核心性能指标,如探测范围、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抗盐雾腐蚀能力等,并提出具体的选址与安装要求,确保观测数据的代表性与准确性。例如,散射式仪器需避开热源与污染源,激光雷达应设置在无遮挡且高度适宜的位置。此外,文件还规定了设备运行所需的环境温度、抗风能力和降水耐受性,强调防雷接地的安全要求,确保设备在恶劣海洋环境下稳定运行。在观测方面,规范要求能见度数据的观测频次不超过5分钟一次,实景观测须实现实时监控,并给出了基于消光系数的海面能见度反演算法公式,为数据处理提供科学依据。最后,对观测数据的存储与传输格式也提出了结构化要求,包括站点基本信息、时间戳、原始观测值和反演结果等内容,以支持后续的数据共享与业务应用。
《海港能见度观测规范》适用于宁波市及周边沿海地区从事海港运营管理、航海安全保障、气象服务及相关技术研发的单位和个人。该规范特别适用于港口管理局、海事监管部门、交通运输部门、气象局及其下属观测站点,可作为海上交通安全决策的重要技术支持。同时,也适用于参与海港能见度监测设备研发、生产、安装与维护的企业,如气象仪器制造商、自动化系统集成商和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服务机构。由于标准中包含了详细的设备选型与安装指引,因此也适合工程设计单位在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或智能化升级过程中参考使用。此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开展海洋气象、智能交通或遥感技术相关研究时,也可依据此规范设计实验方案或评估观测数据质量。总体而言,本规范服务于一切需要精确、连续、可靠海面能见度信息的行业领域,旨在提升宁波海港在复杂天气条件下的运行效率与安全保障水平。
链接地址:https://www.aqrzj.com/doc/406861.html
关键词语:海港 能见度 观测 规范 DB3302T1143 2023
版权声明:安全人之家所有安全资料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海港能见度观测规范DB3302T1143-2023.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