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
1

类型两死一伤事故的思考.docx

  • 上传人:一***
  • 文档编号:88446
  • 上传时间:2022-02-04
  • 格式:DOCX
  • 页数:3
  • 大小:13.18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两死一伤 事故 思考
    资源描述:
    两死一伤事故的思考2003-04-27,外包施工单位在改装原料车间 26 号皮带平台钢板(该平台距地面高度 14.5 m)时,在平台上割下 1 块 1 000 mm750 mm 的钢板。由于在切割缝隙中留有氧化物,故未及时取下切割下的钢板,也未在该通道前后设置任何防护装置或安全警示标识,致使公司一员工不慎踩在附着在平台的钢板上,连人带钢板坠落死亡。1997-06-08,在 3 号机组(300 MW)大修中,检修人员进入 3 号炉定期排污扩容器内进行检修工作。检修人员只将扩容器顶部的人孔门打开,而未开底部的人孔门,致使通风不好,于是检修人员私自向扩容器内部充氧气。由于扩容器内输入大量氧气,在检修人员进行电焊时,点燃手套和衣服,且火势迅速扩大,将焊工烧死。 这次工作原是检查 3 号定期排污扩容器,办理了检查工作票,由于发现围板变形,决定由检查改检修,但未办理检修工作票。2003-05-14,燃料部电务班一工作人员在卸煤动力中心开关柜重新配线时,没有对带电部分做安全隔离措施。工作中,工作人员不慎将线头触及开关上口 B 相,导致单相接地产生电弧,进而造成 A、B 相间弧光短路,导致该工作人员烧伤。这 3 起事故的教训深刻,值得认真反思。1 加强对外包工程的管理,严禁以包代管4.27事故的发生原因是严重违反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在作业现场没有对孔洞危险采取防范措施,没有设立警示标识。且在作业中没有人监督、没有人制止,使作业现场处于失控状态。这次教训说明对外包工程必须加强安全管理,严禁以包代管。公司对乙方施工现场,特别是重要的项目、部位、作业点,必须跟踪监督,及时发现作业现场的安全隐患, 及时采取防止事故的措施。 对施工单位为了赶进度,怕麻烦或为了节约施工成本而忽视安全的情况,应立即指出,并要求其立即纠正。对不听劝阻或严重违规作业的施工单位,公司安全管理人员应停止其作业,并向上级安全主管部门汇报。要始终把施工单位的作业安全置于公司的控制、监督之中。2 严格执行工作票制度是检修安全工作的保障6.8事故证明, 检修工作中严格执行工作票制度, 是检修安全的可靠保障。工作票对参与工作的有关人员,即工作负责人、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许可人,进行了科学分工,使他们能从不同的角度对检修安全起到监督、保障作用。在检修工作中,坚持工作票制度,提高检修人员对工作票的认识,提高严格执行工作票的自觉性,充分履行工作负责人、工作票签发人和工作许可人的职责,是保障检修工作安全的强有力的组织措施。3 做好危险点分析是保障安全的可靠防线危险点分析是对工作票中安全措施的补充和完善。危险点分析对作业人员的不安全因素、工作中所使用的器具及施工机械、现场作业环境、工作程序、操作顺序等可能导致人员及设备事故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措施,使全体作业人员,在工作开始前就对作业现场的危险点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并有计划地针对危险点采取防范措施。 只有把工作前的危险点分析作为安全工作的突破口,紧紧抓住危险点分析这个关键环节,不断提高员工对危险点的防范意识和能力,才能在工作中筑起一道可*的安全防线。4 培养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安全工作的基础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人在生产活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各种规程、制度是人制定的,也是由人去执行的。同样的制度,同样的设备,由不同的人去执行、去管理,可能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员工素质的高低将制约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基础,必须紧紧抓这个关键环节。加强对职工的教育与培训,把安全生产建立在高素质员工队伍的基础上,是企业安全的希望所在,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希望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安全人之家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两死一伤事故的思考.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aqrzj.com/doc/88446.html

    友情链接

    VIP会员
    加入vip,免费下载文档!
    微信客服
    服务号
    意见反馈
    点击发送邮件给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