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液化气体“满管”憋压阀盖冲破泄液.docx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液化 气体 憋压阀盖 冲破
- 资源简介:
-
《液化气体“满管”憋压阀盖冲破泄液》讲解了2006年3月2日凌晨发生的一起液化气体管道事故。该事故涉及VCM单体从球罐通过泵输送至200米外的聚合装置计量槽,随后因关闭相关阀门导致这段管道内的液体处于相对稳定的“满管”状态。当天中午12点10分左右,由于未设置隔热层和安全泄压设施,随着气温升高,管道内压力急剧上升,最终导致单向止回阀阀盖冲破,大量VCM单体喷出,形成约2米高的喷射。事故调查表明,当天气温变化较大,从最低3度升至最高13度,而管道内压力也由最初的0.19MPa飙升到爆破时的6.05MPa。此案例揭示了液化气体管道在“满管”状态下因温度变化引发的压力剧增问题,强调了必须重视液化气体“满管”的危险性,与“满罐”、“满瓶”一样对待,并且指出隔热层和泄压设施的重要性。此外,对于闪点低于45度的可燃液体如VCM、液氯、液氨、LPG等液化气体,以及甲B、乙A类液体管道,同样需要采取有效的泄压措施以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
《液化气体“满管”憋压阀盖冲破泄液》适用于化工行业中的液化气体储存和运输环节。具体来说,适用于所有涉及液化气体如VCM、液氯、液氨、LPG等介质的企业,尤其是那些使用长距离管道进行输送操作的单位。它为这些企业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安全警示,即在设计和维护液化气体输送系统时,必须充分考虑隔热层和泄压设施的应用,确保即使在极端环境条件下也能保障系统的安全性。同时,对其他处理闪点低于45度可燃液体的企业也有参考价值,提醒他们关注两端阀门关闭后可能引起的介质压力升高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