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河航道工程生态设计技术指南DBJT45T046-2022.pd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内河 航道 工程 生态 设计 技术 指南 DBJT45T046 2022
- 资源简介:
-
《内河航道工程生态设计技术指南DBJT45T046-2022》讲解了内河航道工程在规划与设计阶段实施生态保护的技术要求和操作方法,描述了从基础资料收集到具体工程措施、生态效果监测的全流程技术框架。该指南明确了生态设计应基于对工程河段生态环境历史与现状的充分调查,强调避让、减缓与补偿的优先原则,突出航道功能与生态系统保护的协调统一。文件系统规定了生态环境基本资料的获取内容,包括环境敏感区信息、环评报告及水生生物资源数据,并提出科学布设调查断面与样点的技术要求,覆盖河流、湖泊、水库及运河等水域类型。在工程布置方面,强调航道选线应避让“三场一通道”,保留非通航汊道,护岸工程需顺应自然地形,采用间接防护方式以营造近岸浅水生境。整治工程提倡使用生态型结构与材料,如开槽坝体、U型坝等,以增加水流多样性并改善鱼类栖息环境。疏浚清礁部分推荐非爆破作业方式,优化设备选择与施工工艺,强调疏浚土的资源化利用与合理处置。此外,指南还提出了生态效果观测与维护的具体要求,确保生态措施长期有效,实现工程建设与生态可持续的双重目标。
《内河航道工程生态设计技术指南DBJT45T046-2022》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域内自然河流、湖泊、水库和运河等水域的新建、改建、扩建内河航道工程的生态设计工作,主要面向从事内河航道规划、勘察、设计、咨询及管理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该指南特别适用于涉及环境敏感区、重要水生生物栖息地(如鱼类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的航道项目,可为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的设计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对于交通运输、水利、生态环境等相关行业的设计单位、科研院所及工程监管机构,在开展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航道评估时具有指导意义。本文件也为地方政府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内河航运发展提供了标准化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