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鱼礁投放质量评价技术规范SCT9442-2022.pd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工 投放 质量 评价 技术规范 SCT9442 2022
- 资源简介:
-
《人工鱼礁投放质量评价技术规范SC/T 9442-2022》讲解了人工鱼礁投放质量评价的术语定义、评价内容、现场调查方法、数据处理流程、评价方法、质量等级划分、报告编写及资料归档等全过程技术要求。《规范》描述了以单位鱼礁为基本评价单元的投放质量定量评估体系,明确了实际投放状态与设计方案之间在重心位置、外围面积、单体数量和礁体间距等方面的误差计算方法,并通过标准化公式实现各误差指标的量化与归一化处理。规范指出,现场调查应在投放完成4周内启动并3个月内完成,采用侧扫声呐、信标定位结合水下调查方式,在满足海况条件的基础上开展全覆盖走航测量。数据处理环节利用ArcGIS等工具对声学图像进行矢量化分析,提取鱼礁单体的空间分布信息。为准确识别实际投放中的单位鱼礁集合,《规范》引入约束聚类算法,基于设计方案中的单位鱼礁数量进行空间聚类匹配。评价过程中通过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误差指标的权重,结合加权综合评价模型得出整体投放质量水平,并据此划分质量等级。整个评价过程强调科学性、可操作性和标准化,旨在提升人工鱼礁建设项目的实施精度与生态修复成效。
《人工鱼礁投放质量评价技术规范SC/T 9442-2022》适用于从事海洋渔业资源养护、生态环境修复及相关工程建设的管理部门、科研机构、技术推广单位和施工企业。该规范主要服务于人工鱼礁建设项目的设计单位、监理单位、验收评估机构以及承担后期监测评价的技术团队。同时,也适用于海洋生态保护工程中的质量监督、项目绩效评估和技术标准制定等领域,特别针对采用标准化配置方式进行人工鱼礁布放的海域管理活动具有指导意义。由于规范不涵盖台风、风暴潮等极端事件后的评估,因此不适用于灾害后应急评估场景,主要用于常规条件下人工鱼礁投放质量的规范化检测与科学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