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
1

类型森林火险监测站建设要求DB11T2494-2025.pdf

  • 上传人:一***
  • 文档编号:404284
  • 上传时间:2025-10-20
  • 格式:PDF
  • 页数:7
  • 大小:111.41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森林 火险 监测站 建设 要求 DB11T2494 2025
    资源简介:

    《森林火险监测站建设要求》讲解了北京市在森林火灾预防体系建设中对地面监测站点的系统性技术规范与管理标准,描述了监测站在规划、设备配置、技术性能及后期运维等各环节的具体要求。该文件明确了森林火险监测站作为采集气象、可燃物、土壤和物候状态等关键参数的自动化设施,必须依据区域气候、地形与植被类型合理布设,确保数据代表性和监测有效性。选址应避开地质灾害风险区,优先设置于日照充足、通信良好、便于维护的开阔阳坡区域,以提升监测质量与运行稳定性。在设备组成方面,标准详细规定了传感器类别及其技术指标,包括气温、湿度、风速、降雨、气压、总辐射等气象要素传感器,以及10小时时滞可燃物温度与含水率传感器、多层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并要求配备具备可见光或近红外成像能力的物候相机,用以跟踪植被动态变化。供电系统需采用太阳能与蓄电池组合模式,保障连续阴雨15天内的正常运转,通信则优先使用4G/5G,无信号区可启用北斗短报文或卫星通信。安装高度亦有明确规定,如风速风向传感器设于10米至12米(困难地区可降至6米),可燃物传感器置于距地25至30厘米处。所有设备须经10至15天调试期确认运行稳定后方可正式投入使用。技术性能方面,各项传感器均需满足特定测量范围、精度、误差限值及每分钟一次的高频采样要求,且每年进行标定以确保数据准确性。系统还需具备数据自动采集上传、远程传输、自诊断、断电重启和功能扩展等智能化能力。维护上强调定期标定与日常巡检,落实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

    《森林火险监测站建设要求》适用于从事森林防火工作的应急管理、林业保护、气象监测等相关政府部门和技术机构,尤其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森林火险高发区的监测网络规划建设。该标准为森林防火预警系统的科研设计单位、设备制造商、工程施工方及运维服务企业提供统一的技术依据,适用于新建、改建或扩建地面森林火险监测站的全过程实施。同时,对于从事生态安全评估、林火风险评价、气候变化影响研究等领域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件特别针对北方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特点制定,兼具科学性与可操作性,是实现森林火险精准监测、早期预警和智慧化防控的重要技术支撑,有助于提升区域防灾减灾能力和应急响应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安全人之家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森林火险监测站建设要求DB11T2494-2025.pdf
    链接地址:https://www.aqrzj.com/doc/404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