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氮防灭火管理制度.docx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注氮防 灭火 管理制度
- 资源简介:
-
《注氮防灭火管理制度》讲解了为加强井下注氮管理,煤矿安全规程中针对采用氮气防灭火的规定。煤矿通风管理部门负责年季月度注氮工程计划编制、检查及实施效果总结,并研究和改进技术方案。该制度明确指出,地面制氮机房需安装便携式瓦斯氧气两用报警仪监测氧气浓度低于20%时,所有人员必须撤离并且关停制氮机并汇报给调度部门做记录。待氧气浓度回升才能恢复工作,机电管理部门要定期维护相关设备,制氮司机需每日汇报注氮地点详情。管路方面强调沿棚梁吊挂、平直铺设与供电线路分离,并且机电部门应确保系统稳定可靠的巡检。通风部门同样需要安排对注氮点观测携带监测报警仪器以保障注氮过程安全,当出现异常如氧气含量变化过大需停氮操作或者关闭阀门处理。注氮防灭火措施适用于具有特定要求的井下位置包括采空区,同时对于输氮管道提出了良好的密封性及足够的机械强度要求,并对其它硬件设施如注氮机也作出详细规定比如参数记录分析。对于随采随注的工作面要求更为细致,如严格根据设计文件进行敷设管道及注氮量,若遇氧浓度降低则需立即撤离和停止注氮操作,以及束管监测系统的每班数据审查。其它密闭内有害气体情况每周须检查一次,此外还提出关于完成封闭后的采煤面注氮惰化操作标准等。
《注氮防灭火管理制度》适用于煤炭开采行业特别是那些在井下作业并且使用氮气作为防火手段的企业或组织。具体来讲涉及到井下作业场所例如存在已开采过的但依然具备火灾风险的采空区域,在日常运作过程中需要利用注氮来降低自燃可能性的所有煤矿企业,从大型国营矿到中小型矿山均可应用这些规章制度来指导生产中的防灭火实践。此文档亦为从事于煤矿安全监管机构或者参与安全管理培训、评价咨询等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同时适合煤矿企业的管理层和技术人员阅读,用于了解和遵循最新的防灭火规范要求以保证安全生产环境良好有序。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