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防接种技术管理规范 第1部分:预防接种门诊建设DB32T4829.1-2024.pd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预防接种技术管理规范 第1部分:预防接种门诊建设DB32T4829.1-2024 预防接种 技术管理 规范 部分 门诊 建设 DB32T4829 2024
- 资源简介:
-
《预防接种技术管理规范 第1部分:预防接种门诊建设》讲解了各类预防接种门诊在建设过程中的基础配置、设施和设备、人员要求以及信息系统与信息公示等方面的规定。该规范涵盖范围广泛,详细规定了适用于江苏省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设立的各类预防接种门诊的具体标准。针对儿童预防接种门诊,文件明确需要不少于110平方米的专业用房,并强调应设置候诊区、登记室、留观区等功能区域;为保障服务环境,避免与普通门急诊等交叉感染风险较高的科室相邻近或共用通道。对成人预防接种门诊而言,则更关注其功能分区及配套措施以确保高效有序的服务流程。文件中提及产科预防接种室主要面向刚出生新生儿,在医疗机构内为新生儿接种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同时提供特定情形下所需额外免疫接种。而对于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则是专设给于处理此类高风险疾病患者伤口清洗、清创缝合以及接种狂犬病疫苗及被动免疫制剂等工作内容,从而保证及时准确有效的医疗应对。
《预防接种技术管理规范 第1部分:预防接种门诊建设》适用于江苏省内的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所设置的包括儿童预防接种门诊、成人预防接种门诊、产科预防接种室和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等多种形式的预防接种场所。这一指导性文件对于疾控机构和从事预防接种工作的相关人士有直接帮助作用,有助于提升这些部门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质量,确保每个预防接种环节按照规范执行,进而推动当地预防接种服务标准化和技术规范化,提高公众健康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