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榕树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DB44T2728-2025.pd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榕树 病虫害 综合 技术规程 DB44T2728 2025
- 资源简介:
-
《榕树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DB44T2728-2025》讲解了针对榕树(Ficus spp.)常见病虫害的系统性、科学化防控技术体系,明确了防控对象、调查方法、防治措施及效果评估等关键环节。《榕树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DB44T2728-2025》描述了主要病害包括炭疽病、煤污病和褐根病,其病原菌分别为刺盘孢属真菌、小煤炱属真菌以及有害红皮孔菌;主要害虫涵盖吸汁类如榕管蓟马、埃及吹绵蚧,叶部害虫如榕透翅毒蛾、灰白蚕蛾,蛀干类如榕八星天牛,以及白蚁等危害根部或树干的害虫。该规程建立了规范化的病虫害调查机制,在每年4月至10月期间定期开展踏查,结合线路观察与专项调查,利用五点取样法或等距法进行取样统计,并依据LY/T 1681标准计算发病株率、受害株率、有虫株率及叶片受害率,通过附录C的标准判定病虫害发生程度,达到中度及以上即启动防治。在防治策略上强调“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病害防治方面提倡林业措施与化学措施相结合,包括合理修剪、施肥、清除病残体以减少病源,同时在发病前使用保护性杀菌剂,发病期选用低毒高效、环境友好的药剂进行干预;对于害虫则根据类别采取相应的物理、生物或化学防治手段,并详细规定了各类害虫专项调查的技术流程。规程还配套提供了附录A用于识别主要病虫害及其推荐药剂,附录B为调查记录表,附录C为发生程度分级标准,增强了操作性和实用性。整套技术规程具备较强的地域适应性和可执行性,为广东省乃至南方湿热地区榕树的健康生长提供了标准化技术支持。
《榕树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DB44T2728-2025》适用于园林绿化管理部门、林业保护机构、城市绿化养护单位、生态修复项目实施单位及相关科研院所和技术服务机构。本规程尤其适用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以榕树作为城市行道树、公园景观树或生态林种的管理与养护工作,可用于指导基层技术人员开展病虫害监测、诊断、防治决策与防控效果评估。同时,该标准也适合农业职业院校、植物保护专业人员、园林 Pest Management 从业人员以及农药生产企业参考使用,在提升榕树病虫害防治规范化水平、促进绿色生态城市建设方面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