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种羊场生物安全防控技术规范DB41T2870-2025.pd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种羊 生物 安全 技术规范 DB41T2870 2025
- 资源简介:
-
《种羊场生物安全防控技术规范》讲解了种羊场在生物安全防控方面的具体技术要求和标准,主要包括种羊场建设、人员管理、投入品控制、引种、消毒、防疫、病死羊无害化处理及档案管理等内容。种羊场选址需避开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和风景区,并应符合防疫及环保要求。场区划分明确,办公生活区、生产区、隔离区、无害化处理区等区域之间距离至少30米以上,并设置实体隔离墙、标识牌和消毒设备。场区内需配备完善的消毒通道、淋浴间、紫外线或臭氧物品消毒室及智能化监控系统。人员需定期接受培训与消毒,并限制非本场接触;引种须从具有相关资质的羊场引入,并经过严格隔离和健康检查。消毒和防疫应按照 NY/T 3075 及 NY/T 5339 等标准实施,同时废弃物需根据GB/T 36195等要求进行处理,确保生物安全。
《种羊场生物安全防控技术规范》适用于河南省范围内的种羊场建设与运营单位、从事羊的品种培育和选育的专业技术人员及相关管理部门。适用于畜牧业、兽医服务机构、农业执法与标准化监管等单位及从事种畜禽经营、防疫检查、粪污处理的相关人员。本标准也可作为养殖企业和农业院校在羊养殖实践及教学研究中的参考规范,特别是在推动羊场建设标准化、防疫制度化和无害化处置流程方面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标准的实施对于提高种羊质量和生物安全防护水平、防止动物疫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