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湿地保护小区建设技术规程DB41T2882-2025.pd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湿地 保护 小区 建设 技术规程 DB41T2882 2025
- 资源简介:
-
《湿地保护小区建设技术规程》讲解了湿地保护小区设立、建设及管护的全流程技术规范,适用于推动河南省范围内的湿地生态系统的科学保护与管理。《湿地保护小区建设技术规程》描述了设立湿地保护小区的具体条件,包括湿地率不低于60%、总面积不小于8公顷,并要求土地权属清晰,保护价值突出,避开已有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重叠区域。此外,文件详细列出了调查评估流程,涵盖湿地资源、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三方面的调查内容,并通过评估明确主要保护对象及其保护意义。《规程》强调,保护小区的命名应结合县区和湿地名称,并提出建设方案提纲,附录A对此提供了资料模板。
该《规程》进一步规范了湿地保护小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要求设立区碑和界桩,明确湿地生态修复的具体措施,包括退塘还湿、水体修复、生态补水等,强调自然恢复优先。在管理方面,《规程》要求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涵盖湿地面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等关键指标的动态监测,并配套相应的设施设备。科普宣教被作为社区共建的重要手段纳入管理体系,鼓励多元宣教形式和公众参与。与此同时,《规程》鼓励在不破坏生态前提下开展生态旅游等合理利用活动,兼顾生态保护与社会发展需求。
《湿地保护小区建设技术规程》适用于涉及湿地生态保护和管理的政府主管部门,特别是地方林业局、自然资源管理部门,以及从事湿地研究和修复的科研院所。《湿地保护小区建设技术规程》也适用于生态工程设计单位、环境保护组织、生态旅游开发单位、科普宣教和社区管理机构,在进行湿地保护小区选址、设立、建设、监测与管护全过程应用。此外,湿地修复与生态建设的施工单位及咨询服务机构,在执行河南省内相关建设项目过程中,可将其作为技术标准依据,确保项目建设与生态保护目标的同步达成。对于高校及科研人员,《规程》也提供了实践和研究方向的技术框架和执行规范。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