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技术规范DB32T5144-2025.pd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滨海 湿地 生态 修复 技术规范 DB32T5144 2025
- 资源简介:
-
《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技术规范》讲解了滨海湿地生态修复的基本要求、规范性引用文件以及详细的生态修复技术流程和实施措施。文件涵盖了术语和定义、总体要求、本底调查与现状评估、目标与措施确定、微地形改造、基底修复、水体修复、植被恢复、动物恢复、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监测评估与适应性管理、生态价值评估等内容。《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技术规范》明确了修复工作前必须进行本底调查,并结合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健康状况制定修复目标,同时推荐采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强调了以自然恢复与人工干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修复。《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技术规范》还提供了微地形改造、水文联通、植被和动物恢复等操作细节,并特别提到退塘还湿和固碳增汇等特殊措施。此外,《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技术规范》附录部分给出了江苏省滨海湿地适宜种植的植物种类及其特征以及相关生态保护名录,为滨海湿地修复工作提供了详实的技术参考。
《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技术规范》适用于江苏省范围内涉及滨海湿地生态修复的林业、环保、生态工程等相关行业的技术、管理人员与研究人员,同时也可为海洋与海岸带管理、城市生态建设、湿地公园维护以及生态修复工程项目规划设计与评估提供参考。该文件对参与滨海湿地修复的政府部门、工程实施单位、科研机构及环境评估单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应用于沿海地区的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滩涂治理、生态系统恢复与监测、外来物种防控等多个生态管理与修复场景,有助于推动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及可持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