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蕉采收及采后处理技术规程NYT4231-2022.pd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香蕉 采收 处理 技术规程 NYT4231 2022
- 资源简介:
-
《香蕉采收及采后处理技术规程NYT4231-2022》讲解了香蕉从采收前管理到采后处理、包装、储藏、运输及催熟的全流程技术规范,《香蕉采收及采后处理技术规程NYT4231-2022》描述了确保香蕉品质与商品价值的关键控制点。该标准明确了香蕉采收的适宜饱满度判定方法,包括目测果棱形态与测量果指直径两种方式,并针对不同采收季节推荐了六成五至七成五的饱满度区间。采收应选择晴天进行,采用“两人两刀”法以减少机械损伤,并确保果实全程不落地运输。采后处理涵盖去轴落梳、清洗修把、杀菌保鲜、风干贴标、分级与包装等环节,强调操作中避免果实受损。杀菌处理推荐使用咪鲜胺或异菌脲浸泡,其残留限量须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包装材料要求使用符合规定的双瓦楞纸箱和聚乙烯薄膜袋。预冷宜采用强制通风方式,温度不得低于12℃。储藏条件明确规定适宜温度为12℃~15℃,相对湿度85%~95%,并要求专库专用、彻底消毒。低温储藏需保持稳定温湿度,避免与其他果蔬混放。标准还提出了常温与低温两种储藏模式下的堆垛管理要求。催熟环节根据上市时间设定梯度升温方案,温度控制在16℃~20℃,相对湿度保持在90%~95%,并依据果实饱满度和温度差异调整乙烯气体或乙烯利溶液的使用浓度。整个流程注重产品质量可追溯性,包含定期检验腐烂率和颜色变化等质量指标,保障香蕉在储运与销售过程中的安全性与商品性。
《香蕉采收及采后处理技术规程NYT4231-2022》适用于香蕉种植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冷链物流单位、水果批发市场以及相关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尤其适用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从事香蕉规模化生产的农场与合作社。该标准也为质检部门、市场监督管理机构提供技术依据,用于对香蕉采后处理过程的合规性进行监督和评估。同时,科研院校在开展香蕉保鲜与储运技术研究时也可参照本规程进行实验设计与数据对比。由于涉及农药残留检测、包装材料安全、仓储环境控制等多方面要求,本文件还适用于农业标准化管理部门、出口贸易企业及第三方认证机构,在制定地方标准、开展产品认证或国际通关检验时作为权威参考。对于致力于提升水果产后附加值、延长货架期、减少损耗的现代农业主体而言,该技术规程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