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2
1

类型樟子松造林技术规范DB61T1976-2025.pdf

  • 上传人:一***
  • 文档编号:403819
  • 上传时间:2025-10-12
  • 格式:PDF
  • 页数:12
  • 大小:3.20M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樟子松 造林 技术规范 DB61T1976 2025
    资源简介:

    樟子松造林技术规范DB61T1976-2025讲解了樟子松人工造林的技术流程与标准化操作要求,全面涵盖了造林地的选择、整地方式、苗木质量标准、栽植密度与季节、抚育管理措施及档案记录等关键环节。规范强调造林地应选择在土壤疏松、排水良好、光照充足且年均气温适宜的区域,优先考虑砂质壤土或轻壤土,并对土壤厚度和pH值设定了具体范围。整地方法依据立地条件差异推荐了穴状整地、鱼鳞坑整地和带状整地等方式,明确规格尺寸与作业时间以减少水土流失。在苗木选择方面,规定使用Ⅰ级或Ⅱ级合格苗,优先采用容器苗,确保根系完整、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并给出了苗高、地径、主根长度等量化指标。栽植过程提出适时造林,以春季为主,结合墒情合理密植,根据用途设定株行距,栽植时做到“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技术要点,保障成活率。规范还细化了造林后的抚育管理内容,包括连续3—5年的松土除草、水肥管理、幼树防护以及病虫害监测与防治措施,特别指出在风沙大或极端气候频发区需设置临时防护设施。此外,要求建立完整的造林技术档案,记录从规划到实施的各项数据,实现全过程可追溯。樟子松造林技术规范DB61T1976-2025描述了一套科学、可操作的技术体系,旨在提升樟子松人工林的成活率、保存率与生态效益,推动林业生产规范化、高质量发展。

    樟子松造林技术规范DB61T1976-2025适用于从事人工造林、生态修复与国土绿化的林业技术人员、园林绿化企业、基层林场工作人员以及相关科研教学单位。该规范特别适用于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风沙区、退化林地更新及防护林体系建设中樟子松的人工栽植与管护工作。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在组织造林项目设计、施工监理、验收评估时可将其作为技术依据。同时,该文件也可作为林业职业培训与技术推广的参考资料,服务于林业院校师生、生态保护项目实施机构及相关政策制定者,为提高区域造林成效、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提供专业技术支撑。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安全人之家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樟子松造林技术规范DB61T1976-2025.pdf
    链接地址:https://www.aqrzj.com/doc/403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