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羊乳房炎诊断和防治技术规范DB51T3293-2025.pd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羊 乳房 诊断 防治 技术规范 DB51T3293 2025
- 资源简介:
-
《山羊乳房炎诊断和防治技术规范DB51T3293-2025》讲解了山羊乳房炎的系统性诊断流程与科学防治策略,《山羊乳房炎诊断和防治技术规范DB51T3293-2025》描述了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识别到实验室检测、治疗及预防控制的全链条技术标准。该文件明确了山羊乳房炎的定义,并将其分为临床型和隐性两种类型,针对不同类型的特征进行了具体阐述。临床诊断部分详细说明了病原传播途径、易感因素及典型表现,如乳房肿胀、疼痛、乳汁异常以及泌乳量减少等。在实验室诊断方面,规范提出了严格的样本采集、保存和运输要求,明确了体细胞计数、CMT试验作为隐性乳房炎的重要判定手段,并引入PCR技术进行致病菌精准检测,附录中提供了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属(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和大肠杆菌的特异性引物序列及反应条件。同时,文件引用NY/T 2962和DB51/T 2084等标准,规定了细菌分离鉴定的操作方法,并强调实验过程需符合GB 19489生物安全要求。防治措施涵盖隔离、抗感染治疗、对症处理及辅助疗法,强调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并严格遵循无公害兽药使用准则。预防方面突出营养管理、环境消毒和日常监测的重要性。此外,文件还规定了病死羊只的无害化处理要求,确保疫病不扩散。
《山羊乳房炎诊断和防治技术规范DB51T3293-2025》适用于从事山羊养殖、动物疫病防控、兽医技术服务及相关监管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尤其适用于规模化山羊养殖场、基层畜牧兽医站、农业科研院所和动物检验检测机构。该标准为山羊乳房炎的早期发现、准确诊断和科学治疗提供了统一的技术依据,可广泛应用于畜牧业生产管理、兽医临床实践、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保障以及地方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等领域。同时,由于其明确了PCR检测流程和病原鉴定方法,也可作为相关实验室开展山羊源致病菌分子生物学研究与检测的技术参考。对于致力于提升山羊健康管理水平、降低经济损失、保障羊乳产品质量安全的从业人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