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6
1

类型桑蚕微粒子病诊断防控技术规程DB51T1185-2025.pdf

  • 上传人:一***
  • 文档编号:404189
  • 上传时间:2025-10-19
  • 格式:PDF
  • 页数:16
  • 大小:823.29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桑蚕 微粒子 诊断 技术规程 DB51T1185 2025
    资源简介:

    《桑蚕微粒子病诊断防控技术规程DB51T1185-2025》讲解了桑蚕微粒子病的系统性诊断与防控技术体系,描述了该病由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 Naegeli)感染引发的危害特征、检测流程和综合防控措施。文件涵盖术语定义、常规显微镜诊断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和科学防控策略,确立了适用于四川省全区域的标准化操作规范。在诊断方面,详细规定了外观观察各发育阶段的症状表现,包括卵期不整齐、小蚕体色异常、大蚕出现黑褐斑点、蛹蛾反应迟钝等;解剖可见丝腺呈现乳白色脓疱状病变。显微镜检查包括样本采集、处理、研磨制片及多种辅助鉴别手段,如离心沉淀法、酸溶解法用于区分真菌孢子,过氧化氢法用于激活极丝释放以确认活体孢子。新增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法提升了病原检测的灵敏度与准确性,配套提供了DNA提取、质粒制备及扩增产物信息等资料性附录。在防控方面,强调“预防为主、检防结合”的原则,明确补正检查与预知检查的应用场景,并增加了桑叶全程消毒技术,完善了从种卵管理到饲养环境的全链条防控要求,强化养蚕过程中的卫生管理和隔离措施,确保种源安全和生产稳定。标准还明确了仪器设备、试剂耗材的具体规格,保障检测结果的可重复性和权威性。

    《桑蚕微粒子病诊断防控技术规程DB51T1185-2025》适用于从事蚕桑生产的农业技术人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原蚕种繁育单位、蚕种场工作人员以及相关科研教学机构研究人员。该标准为蚕业管理部门、疫病防控机构提供技术支持依据,也适用于开展蚕病监测、检疫、质量监督的检验检测机构和第三方实验室。同时,对于遵循绿色、安全生产要求的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及规模化养蚕基地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尤其在四川省范围内进行桑蚕养殖、蚕种生产和经营管理的相关从业者,应参照执行此规程,有效降低微粒子病传播风险,保障蚕茧质量和产业可持续发展。高校与科研院所也可将本规程作为实验教学和技术研究的重要参考文件。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安全人之家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桑蚕微粒子病诊断防控技术规程DB51T1185-2025.pdf
    链接地址:https://www.aqrzj.com/doc/404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