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山羊皮肤毛囊密度切片测定法DB15T1528-2025.pdf
《绒山羊皮肤毛囊密度切片测定法DB15T1528-2025》讲解了绒山羊皮肤毛囊密度的科学测定流程和技术要求,明确了在畜牧业科研与生产中开展毛囊组织学分析的标准方法。该标准规定了进行皮肤毛囊密度测定所需的器械与试剂,包括皮肤取样器、手术刀、显微镜、切片机以及4%多聚甲醛、无水乙醇、二甲苯、石蜡和伊红-苏木素等关键材料,为实验准备提供了明确指导。标准详细描述了从活体采样到切片制作、染色、观测及数据计算的完整技术路径。采样过程强调无菌操作与动物福利,在特定部位采集约1 cm²皮肤样本并妥善处理创口。切片制作遵循规范的石蜡包埋流程,涵盖固定、梯度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和切片环节,并建议切片厚度为5 μm,垂直于绒毛生长方向切割以保证结构清晰。染色采用H.E染色法,通过苏木素和伊红分别对细胞核与细胞质着色,增强毛囊结构的可辨识度。显微镜观测阶段,标准指出毛囊群由一个初级毛囊周围环绕多个次级毛囊构成,界限分明,可通过图像分析软件或人工辅助工具(如网格板)进行定量计数。毛囊密度计算时引入“皮肤收缩率”校正因素,修正因组织脱水导致的面积变化,提高结果准确性,所有数值按GB/T 8170修约至两位小数。相较于2018版,本标准删除了部分过时术语与校正步骤,增加了附录A、B、C作为资料性参考,提升实用性与可操作性,体现了技术更新与标准优化。
《绒山羊皮肤毛囊密度切片测定法DB15T1528-2025》适用于从事绒山羊育种、遗传研究、毛绒品质评价及相关畜牧业科技工作的专业人员,广泛服务于农业科研院所、畜牧技术推广机构、种畜场、毛纺原料检测单位以及高校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等相关领域。该标准为绒山羊皮肤组织学指标的标准化测定提供统一技术依据,尤其适用于需要精确评估毛囊发育状况、遗传潜力及产绒能力的研究与生产实践。同时,对于参与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保护、良种选育项目的技术人员以及质量监督、检验检测等相关部门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其严谨的操作流程和数据处理方式有助于提升检测结果的可比性和权威性,推动内蒙古乃至全国绒山羊产业向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aqrzj.com/doc/408684.html
关键词语:绒山羊 皮肤 毛囊 密度 切片 测定法 DB15T1528 2025
版权声明:安全人之家所有安全资料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设施番茄宜机化高效栽培技术规程DB15T4210-2025.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