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极端强降雨事件判定指标DB41T2891-2025.pd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极端 降雨 事件 判定 指标 DB41T2891 2025
- 资源简介:
-
《极端强降雨事件判定指标》讲解了极端强降雨事件的科学判定方法及其计算过程,涵盖了雨量数据的定义与选取方式,极端阈值的设定原理以及事件判定标准。该文件定义了“极端强降雨”为某一时段内的降雨量超出该站设定阈值的小概率强降雨事件,并明确“雨日”是指当日降雨量大于或等于0.1 mm的日期。对于雨量的选取,文件细化出多个关键指标,包括日最大1小时、3小时、6小时和24小时连续降雨量(即R1、R3、R6、R24),以反映不同时间段降雨强度变化情况。在技术层面,该文件提出使用气候标准期(即连续10年内的平均气象数据)进行统计,计算百分位数作为阈值,以体现区域气候特征的概率分布规律。其中,附录A提供了标准化的百分位数计算方法。同时,《极端强降雨事件判定指标》还列出了河南省各地气象观测站点的阈值计算数据,例如对郑州、开封、洛阳等多个城市在R1至R24不同时段的降水阈值的具体数值进行统计并展示。
《极端强降雨事件判定指标》适用于气象监测部门、灾害应急管理机构以及地方政府相关单位在制定气候相关预案、监测天气异常情况以及进行防洪抗灾规划时提供科学依据。文件也对建筑施工、交通设施维护、农业生产等易受降雨影响的行业具有参考价值,通过精确计算区域极端降雨临界值,能够更有效地评估降雨引发的城市内涝、山洪暴发、地质滑坡等次生灾害风险。此外,科研机构与高校在开展气候学、灾害防治等领域研究工作中亦可参考此标准。特别是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引发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的背景下,文件为相关行业提升应对极端降雨能力提供了可操作的标准框架。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