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补充耕地质量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DB11T2429-2025.pd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补充 耕地 质量 调查 评价 技术规范 DB11T2429 2025
- 资源简介:
-
《补充耕地质量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讲解了针对北京市新增耕地质量调查与评价的具体技术要求与实施方法。文件从范围、规范性引用标准、术语定义入手,明确该技术规范主要适用于对北京市补充耕地进行质量调查与等级评定的各个环节。其中包括前期准备工作,如资料搜集和评价单元的划分方法,详细区分了历史利用方式对土壤剖面结构扰动较小与较大时的评价单元划分要求。随后文件对调查内容、方法进行了详细规定,特别强调了对坡度、灌溉与排水能力、土层厚度、土壤结构以及可能的土壤污染等关键要素进行实地核查与数据采集,并对不同评价阶段需关注的侧重点作了区分。此外,文件还就土壤及各类特定样品(如碎屑物、容重样)的采集方式、密度和流程进行了规范,特别指出对采样布点方法和深度应根据不同耕地类型和土壤特性进行合理选择。同时,对于采集后的样品流转、检测以及最终的耕地质量等级评定方法也做了技术指导。文件还包括了现场踏勘表的格式示例和生产符合性评价标准、质量等级评价的指标与权重等补充资料,为调查提供了系统化的依据。最后,规范对调查与评价结果的报告撰写提出了格式和内容的具体要求。
《补充耕地质量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适用于北京市各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及相关技术单位、土地复垦和耕地管理部门、农业环境监测机构等,同时也适用于从事补充耕地质量评价的专业人员和第三方检测机构。本文件特别服务于补充耕地的质量提升管理,确保新增耕地可用于长期农业生产并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耕地利用可持续性的要求,因此适用于农业资源管理、农村环境保护、耕地质量建设等农业与生态相关行业和领域,尤其在北京市土地综合整治、土地复垦工程、耕地地力建设、耕地占补平衡管理等工作中具备重要参考价值和实际应用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