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乳中铅的控制技术规范NYT4291-2023.pd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乳中 控制 技术规范 NYT4291 2023
- 资源简介:
-
《生乳中铅的控制技术规范NYT4291-2023》讲解了在生乳生产与储运全过程中对铅污染实施系统性控制的技术要求和管理措施,《生乳中铅的控制技术规范NYT4291-2023》描述了为保障奶产品质量安全,防止铅元素通过环境、饲料、设备或清洗材料等途径进入生乳的标准化操作体系。文件明确提出了养殖环节的环境质量标准,规定奶畜场空气质量应符合GB 3095的要求,饮用水中铅含量不得超过0.01 mg/L,全混合日粮中铅含量(以干物质计)不得高于5 mg/kg。在挤乳与储运环节,《生乳中铅的控制技术规范NYT4291-2023》细化了与生乳直接接触的材料要求,塑料、金属及橡胶材质须分别符合GB 4806.6、GB 4806.9和GB 4806.11的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标准,储存运输设备应采用符合标准的不锈钢材质并配备制冷功能,搅拌设备使用的润滑脂需达到食品级。同时,消毒剂与洗涤剂中铅含量上限为5 mg/kg,清洁用水铅含量应低于0.01 mg/L,并采用单向冲洗方式避免化学残留。检测方面,铅含量测定应遵循GB 5009.12的标准方法。当生乳中铅含量超过预警值0.04 mg/kg时,须立即启动纠偏程序,核查各控制环节并采取整改措施。后续须进行连续7天的重复监测与核实,确保铅含量稳定控制在0.04 mg/kg以内。《生乳中铅的控制技术规范NYT4291-2023》还规定了全过程记录管理要求,包括监测、消毒、投入品使用及纠偏等关键记录,所有资料应保存不少于2年,形成可追溯的质量控制体系。
《生乳中铅的控制技术规范NYT4291-2023》适用于奶牛场、奶山羊养殖场等奶畜养殖单位,以及从事生乳收购、储存、运输和乳制品初加工的相关企业和检测机构。该规范对于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畜牧兽医监管部门、奶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乳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可用于日常监管、风险评估与合规检查。同时,本文件也适用于参与生乳供应链的设备制造商、清洁用品供应商和饲料生产企业,作为其产品设计与质量控制的参考依据。通过实施本规范,相关从业人员能够有效识别并控制铅污染来源,提升生乳质量安全水平,保障消费者健康,促进乳制品行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