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无人机搭载传感器应用技术规范THEPF 001-2025.pdf
《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无人机搭载传感器应用技术规范》讲解了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如何系统化、规范化地利用无人机搭载各类传感器开展数据采集与监测作业。《该规范》描述了涵盖任务需求分析、飞行准备、飞行实施、数据处理、质量控制及成果提交在内的完整工作流程,为生态环境监测提供了科学的操作依据。在任务需求分析方面,针对水环境保护、大气环境保护、土壤环境保护、生态遥感和温室气体监测等不同应用场景,明确了适宜搭载的传感器类型,如水质采样器、气体传感器、多光谱与高光谱传感器、激光雷达等。在飞行准备环节,强调了前期资料收集的重要性,包括地形图、空域信息、气象条件等,并要求制定详细的航测方案。同时对操作人员的资质提出明确要求,必须持有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操控员执照,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与应急处置能力。设备选型部分指出无人机平台需满足任务载荷、续航时间、飞行稳定性等性能要求,且应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GB 42590的规定,传感器配置应根据监测目标进行优化组合。飞行实施过程中需严格遵守空域管理规定,避开禁飞区,在合适气象条件下安全作业。数据处理阶段则明确了原始数据校正、影像拼接、数字正射影像图生成等技术步骤。在整个流程中设置了质量控制节点,确保采集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追溯性。最终成果提交包含原始数据、处理结果、技术报告等内容,形成完整的项目档案。该规范还通过附录形式提供了飞行记录表作为规范性文件,增强了执行的标准化水平。
《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无人机搭载传感器应用技术规范》适用于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环境科学研究单位、环保技术服务公司、第三方检测机构以及从事环境调查、排污口排查、污染源追踪、生态系统评估等相关工作的企事业单位和技术人员。特别适合需要利用无人机开展水体水质监测、大气污染物扩散分析、土壤状况遥感判读、植被覆盖变化监测和温室气体排放核查等任务的专业团队。同时,也适用于无人机操作员培训单位、设备制造商和服务集成商,在进行系统开发、服务设计或技术支持时参照使用。该规范为跨部门、多场景下的环境空中监测作业提供了统一的技术框架与操作标准,有助于提升生态环境监管的智能化、精细化和高效化水平。
链接地址:https://www.aqrzj.com/doc/407100.html
关键词语: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无人机搭载传感器应用技术规范THEPF 001-2025 生态环境 保护 领域 无人机 搭载 传感器 应用技术 规范 THEPF 001 2025
版权声明:安全人之家所有安全资料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软件质量问题追溯与持续改进规程THBFWZL 26-2025.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