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利预审质量管理规范DB15T4092-2025.pd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利 预审 质量管理 规范 DB15T4092 2025
- 资源简介:
-
《专利预审质量管理规范》讲解了针对专利预审申请业务的质量管理要求,涵盖了人员管理、预审流程质量管理以及评价与改进三大核心内容。规范指出,预审机构需按照专利预审工作流程进行案件处理,严格审查申请主体是否符合受理条件,确保技术领域与预审机构服务范围一致,并对案件的受理、分配、资格审查及预审审查全过程实施质量管理。在审查过程中,根据专利类型(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分别明确了需重点检查的项目,确保预审工作的合法性和有效性。规范强调预审员需具备专业审查能力并接受系统培训,同时承担质量监督与信息保密责任。为提升工作质量,设置了案件互检与案件质检机制,分别由互检员和质检员进行检查和评审,确保发现并纠正形式缺陷与实质性问题。针对复杂案件,设立了疑难案件会审机制,由部门负责人决定是否进行会审。本规范旨在通过制度化的质量管理手段,全面提升专利预审工作的专业水平和操作规范性。
《专利预审质量管理规范》适用于从事专利申请预审服务的相关机构及其业务流程管理。该标准特别适合内蒙古自治区及周边地区的专利预审机构,用于指导预审员、流程管理人员、互检员、质检员及相关业务负责人在专利快速预审中的规范化操作。此外,专利代理机构、企业知识产权部门及相关政府部门也可依据该规范提高专利申请预审工作的质量和管理效率,确保专利审查工作的合规性与高效性。该规范还可作为预审从业人员培训的参考材料,提升整体行业的专业化水平,并在保障专利审查质量、规范专利申请秩序、优化知识产权营商环境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