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性环氧改性微表处施工技术规范DB61T2004-2025.pdf
《水性环氧改性微表处施工技术规范DB61T2004-2025》讲解了水性环氧改性微表处在公路养护工程中的技术标准与实施要求,系统阐述了该项新技术的适用条件、材料性能、配合比设计、施工流程及质量控制方法。《规范》描述了水性环氧改性微表处的基本概念及其混合料组成,明确了该技术适用于PCI、RQI、RDI等路面评价指标达到一定阈值的各等级公路,特别指出在不同公路等级下对路面状况的具体要求,并提出针对车辙处理的复合应用方案。技术层面,《规范》强调混合料应依据公路等级、气候环境和使用需求合理选择矿料级配,分为MS-2、MS-3、MS-4三种类型,分别适用于不同厚度与功能需求的罩面或填补工程。对于施工环境,《规范》明确规定施工和养生期气温不得低于10℃,雨天和大风天气禁止施工,高温条件下需采取缓凝措施。《规范》重点突出了水性环氧改性乳化沥青“慢裂快凝”的特性要求,确保施工操作时间充足的同时实现快速成型开放交通,并对A组分(水性环氧树脂乳液与改性乳化沥青混合)和B组分(常温固化剂)的配置方式与比例作出详细规定。原材料方面,严格规定了水性环氧树脂、SBR胶乳、集料的技术参数,涵盖固含量、密度、pH值、机械稳定性、压碎值、磨光值、砂当量等多项指标,并引用多项国家与行业标准作为试验依据。《规范》还提供了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具体流程(见附录A),强调通过室内试验确定最优环氧树脂掺量,以保障黏附性、断裂伸长率和强度等关键性能达标。同时,《规范》对施工前的原路面病害处理、现场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提出了明确要求,构建了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工程安全、环保与耐久性。
《水性环氧改性微表处施工技术规范DB61T2004-2025》适用于全国范围内各等级公路的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与功能性修复工程,尤其适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和二级公路在中早期病害未扩展阶段的表面罩面处理,以及存在轻度至中度车辙的路段进行结构性填补。该规范主要服务于公路养护管理部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单位、工程施工企业、监理机构及检测单位,为其提供科学、可操作的技术指导。从事沥青路面养护设计、材料研发、道路施工与质量监督的专业技术人员均可参照执行。同时,因该技术具备环保性(使用水性材料)、快速开放交通、优异的抗裂性和层间粘结性能,特别适用于交通流量大、通行要求高、需缩短封闭时间的城市快速路、国省干线及桥梁铺装层养护项目。此外,规范对施工温度、气候条件和安全环保的要求,也使其成为西北等温带地区推广绿色低碳养护技术的重要参考依据。
链接地址:https://www.aqrzj.com/doc/406832.html
关键词语:水性 改性 微表处 施工 技术规范 DB61T2004 2025
版权声明:安全人之家所有安全资料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天麻生产技术规范 第4部分:天麻蒴果DB61T2094.4-2025.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