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柳科树木扦插育苗地除草技术规程DB23T3956-2025.pd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杨柳 树木 扦插 育苗 除草 技术规程 DB23T3956 2025
- 资源简介:
-
《杨柳科树木扦插育苗地除草技术规程DB23T3956-2025》讲解了针对杨柳科树木在扦插育苗阶段开展系统化、规范化除草作业的技术要求与操作流程。该规程明确了适用于黑龙江省区域内杨柳科树种扦插育苗地的除草管理,涵盖基本原则、实施步骤及档案建立等内容。规程强调应依据杂草种类和发生程度优先采用非化学除草方式,如人工、机械、生物及覆盖等环保方法,以减少对苗木生长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只有在杂草发生量较大时,才可审慎使用化学除草,并严格遵循国家相关农药安全使用标准。为科学指导除草方案制定,规程要求在育苗前一年及当年分阶段进行杂草调查,通过设置样方获取杂草种类、鲜重、土壤质地等基础数据。实施过程中提出五类主要除草方法:人工除草适用于零星或难防杂草;覆盖除草推荐在扦插前后使用深色除草膜;机械除草包括激光定向识别清除、火焰高温灭草及中耕机械作业;生物除草鼓励施用生物制剂或复配低剂量化学药剂;化学除草则从药剂选择、施药方法、剂量控制到气象条件均作出详细规定,确保用药安全有效。除草效果需在处理后7天和14天进行定量评估,利用对照区与防除区杂草株数或鲜重计算除草效率,当除草效果低于90%时须重新防治。此外,规程还要求建立完整的除草管理档案,记录包括苗木品种、苗高、杂草密度、除草时间、方法及效果等关键信息,实现全过程可追溯。
《杨柳科树木扦插育苗地除草技术规程DB23T3956-2025》适用于从事杨柳科树种(如杨树、柳树)扦插育苗生产的林业苗圃单位、林草管理部门、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以及生态修复项目实施主体。该规程尤其适用于黑龙江省境内的育苗基地,在春季至秋季的育苗周期中开展杂草防控工作。同时,规程也可供园林绿化、生态防护林建设、退化土地植被恢复等相关行业的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及农业机械操作人员参考使用。对于推广应用智能除草设备(如激光除草机器人)、推进绿色防控技术替代传统化学除草的现代苗圃生产模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也适合参与生态可持续发展项目和农药减量行动的相关单位执行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