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筏式养殖区多源遥感监测技术规范DB37T4931-2025.pd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养殖 区多源 遥感 监测 技术规范 DB37T4931 2025
- 资源简介:
-
《筏式养殖区多源遥感监测技术规范DB37T4931-2025》讲解了针对海水筏式养殖区域开展多源遥感监测的系统性技术流程与实施要求。《筏式养殖区多源遥感监测技术规范DB37T4931-2025》描述了从数据获取、处理到解译、制图及数据汇交的全流程技术框架,确立了适用于山东省内筏式养殖区遥感监测的标准化作业模式。该文件明确了监测中所需使用的遥感数据类型,包括光学卫星、SAR卫星和航空遥感影像,并分别规定了其空间分辨率、影像质量及重叠率等关键参数要求,确保数据的有效性与可靠性。在数据处理方面,规范统一采用CGCS2000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和理论最低潮面作为深度基准,地图投影方式为高斯-克吕格投影,同时引用现有国家标准指导影像处理操作。遥感解译环节强调结合实地照片与影像建立解译标志集,支持人机交互方式对养殖区进行矢量提取,针对不同数据源设定了斑块合并条件、最小宽度和识别面积阈值,提升了信息提取的一致性与精度。精度验证、图件制作、统计分析和质量控制等内容被纳入全过程管理,保障成果数据可追溯、可验收。文件还配套提供了多个资料性附录,涵盖解译标志集示例、属性表结构、统计表格模板及监测报告编写大纲,增强了标准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
《筏式养殖区多源遥感监测技术规范DB37T4931-2025》适用于海洋渔业管理部门、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自然资源调查单位以及从事海上养殖规划与监管的技术服务机构。该标准也适用于从事遥感影像处理、海洋空间信息工程、水产养殖区动态监测的科研院校和第三方技术服务公司。通过规范多源遥感数据的应用流程和技术参数,该文件可广泛服务于海水养殖行业管理、海洋生态保护、蓝碳资源评估以及海岸带空间利用监管等领域,尤其适用于需开展大范围、周期性、高精度筏式养殖区空间分布监测的业务场景,为实现海洋养殖活动的数字化、智能化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