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手术后慢性疼痛中西医诊疗指南DB44T2730-2025.pdf
《乳腺癌手术后慢性疼痛中西医诊疗指南》讲解了乳腺癌术后慢性疼痛的系统性诊断标准、分型方法及综合治疗路径,描述了从临床实际出发的中西医结合干预策略。该指南明确了乳腺癌手术后持续3个月以上的慢性疼痛作为核心诊断依据,并详细界定了疼痛部位主要集中在术侧胸部、腋窝、肩部及上肢等神经分布区域。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与影像学手段(如彩超、CT、MR)相结合的方式,提出需排除其他病因并进行鉴别诊断,例如胸廓出口综合征、骨折或拉伤等非肿瘤相关性疼痛。在临床分型方面,指南分别构建了中医辨证体系与西医病因分类:中医将术后疼痛分为风寒湿痹(包括行痹、痛痹、着痹)、风湿热痹、痰瘀痹阻和肝肾亏虚四大证型,依据舌象、脉象及症状特点进行辨识;西医则划分为幻乳痛、肋间神经痛、继发于神经存在的触诱发痛及其他神经损伤所致疼痛四类。指南采用NRS量表和WHO五级疼痛分级法对疼痛程度进行量化评估,确保临床判断的客观性和一致性。治疗部分强调个体化、多学科协作原则,涵盖药物治疗(如NSAIDs)、中医外治法(艾灸、腕踝针、毫针刺法等,引用GB/T 21709系列标准)、推拿按摩以及中药内服(提供代表方剂组成供参考)。此外,指南特别突出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重要性,倡导关注患者情绪障碍,提升生活质量。预防与调摄建议包括功能锻炼、饮食调理与生活方式干预。
《乳腺癌手术后慢性疼痛中西医诊疗指南》适用于各级中医医院、综合性医院中医科、肿瘤科、乳腺外科、康复医学科及相关护理与心理支持团队的专业人员。该指南可为从事乳腺癌术后管理的临床医师、中西医结合工作者、针灸推拿医师及护理人员提供标准化的诊疗参考,尤其适用于需要开展慢性疼痛评估与干预的医疗场景。同时,因其融合中医辨证论治与现代医学技术规范,也适合医学研究机构在开展乳腺癌术后疼痛机制探索、中西医结合疗效评价等科研工作中使用。基层医疗机构在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和社区康复管理时,亦可参照本指南实施规范化疼痛管理和健康指导。
链接地址:https://www.aqrzj.com/doc/407102.html
关键词语:乳腺癌 手术 慢性 疼痛 中西医 诊疗 指南 DB44T2730 2025
版权声明:安全人之家所有安全资料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花榈木育苗技术规程DB44T2737-2025.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