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施农业用地遥感监测技术规范NYT4314-2023.pd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设施 农业用地 遥感 监测 技术规范 NYT4314 2023
- 资源简介:
-
《设施农业用地遥感监测技术规范NYT4314-2023》讲解了基于高空间分辨率光学遥感影像开展设施农业用地监测的技术体系,明确了监测工作的基本要求、流程、数据获取与处理方法、遥感分类技术及结果验证等内容。《规范》描述了设施农业用地的定义范围,特指用于塑料大棚、日光温室和连栋温室等设施种植所占用的土地,不包括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用地。在技术标准方面,《规范》规定遥感监测的空间基准应采用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和国家高程基准,投影方式根据尺度差异推荐使用阿尔伯斯、高斯克吕格或UTM投影,保障了地理数据的统一性和精确性。《规范》明确了分幅和编号依据GB/T国家标准执行,并提出监测时间应结合设施作物栽培周期进行选择,特别指出北方寒冷地区宜在冬季或早春实施以提高识别精度。整个监测流程涵盖数据获取、图像处理、样本选择、分类建模、精度验证、面积量算、专题图制作和报告编写等多个环节。在遥感分类中,《规范》建议利用训练样本和验证样本,通过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或面向对象分类方法,采用最大似然分类(MLC)、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等算法实现精准识别,并详细说明分类后处理步骤以消除噪声和边界误差。对分类结果需通过实地调查或目视判读选取验证样本,评估总体精度、Kappa系数等指标。此外,《规范》还给出了面积量算的技术路径、统计口径以及专题地图编制的基本图层与要素要求,指导监测成果的规范化表达与共享应用。
《设施农业用地遥感监测技术规范NYT4314-2023》适用于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农业科研机构、遥感技术服务单位及相关企事业单位在设施农业用地动态监测、土地利用变化评估、农业空间规划与监管等方面的技术操作。该规范主要面向从事农业遥感、土地资源调查、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和农业信息化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适用于国家级、省级及以下行政区划范围内的设施种植用地遥感监测业务。尤其适用于利用光学卫星影像或低空无人机航摄数据进行大范围、高频次、高精度设施农业用地信息提取与统计分析的工作场景,可为现代农业发展、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监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和技术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