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湿地水鸟同步调查技术规范DB63T2471-2025.pd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湿地 水鸟 同步 调查 技术规范 DB63T2471 2025
- 资源简介:
-
湿地水鸟同步调查技术规范DB63T2471-2025讲解了湿地水鸟同步调查的技术要求与标准化操作流程,涵盖了术语定义、调查原则、方案编制、数据管理及成果报告等核心内容。该规范明确了湿地、水鸟以及“水鸟1%标准”等关键概念,为科学识别和评估水鸟种群及其栖息地提供了基础依据。在调查原则上强调科学性、规范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要求调查工作必须基于统一方法、专业培训和长期一致性设计,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规范对调查方案的编制提出了具体指导,包括调查内容应涵盖水鸟种类、数量、分布、栖息地质量和干扰类型;调查时间根据不同生态周期设定频次,迁徙期每月至少一次,繁殖期分前后期各一次,越冬期每年一次。调查区域优先覆盖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物种栖息地等重点区域,并根据地形与人力设置调查单元与路线。调查方法以直接计数法和分区直数法为主,每组至少两人协同作业,确保记录与观察分工明确。器材使用须符合HJ 710.4标准,允许使用无人机但禁止对鸟类造成干扰。数据管理方面,要求现场填写附录中的记录表,对新发现物种提供影像证据,无法识别者仅记录类群不纳入统计总量,所有纸质资料一周内完成整理并电子化备份。统计分析内容包括物种组成、多样性指标、居留型、保护状况及是否达到1%标准等关键参数。最终成果需形成工作报告和技术报告,结构分别按附录B和C执行,保障成果输出格式统一、内容完整。
湿地水鸟同步调查技术规范DB63T2471-2025适用于从事湿地生态保护、野生鸟类监测及相关科研工作的专业机构和技术人员,尤其适用于青海省内的林业草原管理部门、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湿地公园运营单位以及参与生物多样性观测的科研院所和高校团队。该规范也适用于承担生态调查项目的第三方技术服务单位、环保公益组织以及政府生态环境监管机构,在开展水鸟资源本底调查、迁徙动态监测、栖息地评估与生态补偿论证等工作时作为技术依据。同时,对于参与长期生态定位观测、编写生物多样性报告或制定水鸟保护政策的相关人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由于其内容详实、操作性强,亦可为其他高原或内陆湿地地区开展类似同步调查提供技术借鉴与实施范本。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