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候变化对高寒生态环境影响指标 湖泊DB63T2456-2025.pd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气候变化对高寒生态环境影响指标 湖泊DB63T2456-2025 气候变化 高寒 生态环境 影响 指标 湖泊 DB63T2456 2025
- 资源简介:
-
《气候变化对高寒生态环境影响指标 湖泊》讲解了气候变化背景下高寒地区典型湖泊生态环境变化的评估体系,系统提出了针对高原湖泊受气候因子驱动影响的量化方法。该标准规定了与湖泊面积变化密切相关的资料获取、计算方法、归一化处理及综合评估指数模型,构建了科学、可操作的技术框架。文件明确了六个代表性湖泊——青海湖、哈拉湖、托素湖、可鲁克湖、扎陵湖和鄂陵湖作为主要评估区域,并基于长期气象数据与遥感监测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获取年平均气温、降水量、风速、日照时数、蒸发量及湖泊面积等关键要素数据。通过引用国家和地方已有的观测规范,确保数据采集的标准化和准确性。标准核心内容为建立气候变化对湖泊面积影响的评估指数Ic,该指数由三个归一化后的气候因子I1、I2、I3与特定系数a、b1、b2、b3线性组合而成,各湖泊所采用的气候因子类型及其权重(即常规系数)存在差异,体现了不同湖区主导气候影响机制的独特性。附录中提供了详细的归一化方法、气候因子构成以及湖泊专属参数表,提升了标准在实际应用中的针对性与精确度。评估结果依据Ic值划分为异常偏大年、偏大年、正常年、偏小年、异常偏小年五个等级,为判断湖泊扩张或萎缩趋势提供了统一的判据,可用于生态监测预警、水资源管理决策和科研分析。
《气候变化对高寒生态环境影响指标 湖泊》适用于从事高寒地区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的相关机构和专业人员,涵盖气象、水利、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管理和科研院所等领域。本标准特别适用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及类似高海拔寒冷生态系统中的湖泊动态研究,尤其针对需开展长期气候变化响应分析的单位。环境监测部门可将其用于湖泊湿地生态状况评估与预警体系建设;气象部门可用于气候服务产品开发及气候变化影响业务化评估;科研人员则能依托此标准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定量建模分析。此外,该文件也为地方政府在生态修复工程规划、水源地保护政策制定及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实施方面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是推动高原湖泊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的重要基础性技术指南。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