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业紧张评估和干预技术指南DB11T2488-2025.pd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 紧张 评估 干预 技术 指南 DB11T2488 2025
- 资源简介:
-
《职业紧张评估和干预技术指南DB11T2488-2025》讲解了职业紧张的科学评估与系统干预的技术路径,明确了用人单位在职业心理健康管理中的主体责任和实施方法。《职业紧张评估和干预技术指南DB11T2488-2025》描述了职业紧张的基本定义,即当岗位要求与个人能力、资源或需求不匹配时所引发的生理与心理反应,并强调若长期存在可能造成身心健康损害。该文件提出用人单位应建立职业紧张评估与干预制度,成立由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基层管理者、工会代表、人力资源等多方参与的工作组织,并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资源与支持环境。文件规定了以预防为主的管理原则,采用PDCA循环模式推动持续改进。评估环节包括职业紧张检查、个人职业紧张状况评估和工作场所职业紧张风险评估三个层级,推荐使用标准化量表开展年度检查,覆盖入职一年以上的劳动者,评估内容涵盖工作需求、控制感、角色冲突、人际关系、支持系统及身心反应等多个维度。个人评估结果以直观图表形式反馈,并附自我管理建议和访谈申请渠道。组织层面则需形成风险评估报告,明确各部门风险等级并提出改善建议。干预措施分为个体干预与组织干预,个体层面支持自我管理和专业访谈指导,组织层面强调通过优化工作设计、加强沟通机制、调整负荷与排班等方式减少紧张源。文件还明确了效果评价与改进机制,确保干预措施的动态优化。
《职业紧张评估和干预技术指南DB11T2488-2025》适用于北京市各类用人单位,特别是存在高强度工作负荷、轮班作业、高压力岗位或员工流动性较大的行业领域。适用行业包括但不限于信息技术、制造业、航天军工、集成电路、医疗、交通运输、金融、教育及公共服务等行业。本指南特别适用于已建立职业健康管理体系或计划开展员工心理健康管理的企业与机构,为人力资源部门、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工会组织及安全管理团队提供具体操作依据。同时,该指南也适用于为用人单位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专业机构,在开展职业紧张评估、心理咨询服务和工作环境改善项目时作为技术参考。通过实施本指南,各类组织可有效识别和管控职业紧张风险,提升员工心理资本与组织韧性,构建健康、安全、高效的工作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