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5
1

类型建设用地土壤修复与风险管控效果评估技术规范DB11T783-2025.pdf

  • 上传人:一***
  • 文档编号:404343
  • 上传时间:2025-10-21
  • 格式:PDF
  • 页数:25
  • 大小:441.67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建设 用地 土壤 修复 风险 效果 评估 技术规范 DB11T783 2025
    资源简介:

    《建设用地土壤修复与风险管控效果评估技术规范DB11T783-2025》讲解了针对北京市辖区内建设用地在开展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修复及风险管控后的效果评估全过程技术要求,系统构建了科学化、规范化的评估体系。该标准替代了原2011版修复验收规范,体现了技术更新与管理理念升级,重点拓展并完善了修复极限、潜在影响区域、残留污染物风险评估等关键术语的定义,为评估工作提供了清晰的概念基础。文件全面涵盖了效果评估的核心环节,包括地块概念模型的动态更新、采样点位的科学布设、现场采样与实验室检测操作流程、达标判断方法以及报告编制等内容,强调以基于最新数据持续优化的概念模型为指导,确保评估的准确性与可追溯性。其中特别对土壤和地下水修复效果评估的程序、布点原则(新增修复潜在影响区域布点)、样品采集频率与方法进行了细化和强化,并引入更科学的统计学样本量计算方式,提高了检测代表性和评估可靠性。在风险管控方面,首次系统增加了风险管控效果评估的工作程序和评估方法,涵盖工程措施有效性、阻隔性能监测及长期运维能力等多个维度,推动从“单一治理”向“治理+管理”并重转变。标准还明确规定了修复工程进入拖尾期时应开展修复极限分析与残留污染物风险再评估的技术路径,体现审慎环境决策的原则。同时,规范对最终效果评估报告的结构与内容提出统一提纲,增强成果表达的一致性和合规性,有利于监管部门审查与信息共享。本标准紧密结合国家土壤污染防治法及相关导则,在整合国家和北京市地方技术资源的基础上,突出实际应用场景下的可操作性。

    《建设用地土壤修复与风险管控效果评估技术规范DB11T783-2025》适用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土地使用权人、第三方环境咨询机构、污染场地修复工程承包单位、实验室检测机构及相关科研院所从事建设用地土壤与地下水污染治理与风险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适用于北京市范围内已识别存在土壤或地下水污染的工业遗弃地、老旧厂房改造区、搬迁企业原址、城市更新区域及其他需进行再开发利用的受污染建设用地,在实施修复工程后或采取风险管控措施期间开展的效果评估活动。尤其适用于涉及挥发性有机物、重金属、石油烃类等常见污染物的场地项目,也适合采用固化/稳定化、化学氧化、气相抽提、垂向阻隔墙等主流修复与管控技术的工程验证场景。该规范可作为政府监管、验收评审、环境审计和第三方技术服务的重要依据,有助于提升北京市土壤环境治理体系的专业化、精细化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安全人之家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建设用地土壤修复与风险管控效果评估技术规范DB11T783-2025.pdf
    链接地址:https://www.aqrzj.com/doc/404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