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规范 长城DB11T2491-2025.pd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规范 长城DB11T2491-2025 文物保护 工程 勘察 规范 长城 DB11T2491 2025
- 资源简介:
-
《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规范 长城DB11T2491-2025》讲解了针对北京市行政区域内长城保护工程的系统性勘察要求,明确了从前期准备到成果输出的全过程技术标准和实施路径。该文件描述了长城文物保护工作中勘察阶段的基本原则与技术方法,强调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和“最小干预”的文物保护核心理念,在保证长城本体安全与历史真实性的同时,科学、有序地开展各类调查工作。规范内容涵盖了基本要求、资料收集、技术方案编制、现场调查、现状测绘、专项检测及病害识别等关键环节,并对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环境影响、材料性能等方面提出具体勘察要求。在技术手段上提倡优先使用无损或微损检测方式,结合遥感、近景摄影测量、低空航空摄影等多种现代技术提升数据采集精度。病害勘察部分细分地质环境、变形、损伤、生物侵害等类型,建立了分类明确、条理清晰的评估体系,确保病害识别全面、判断准确。文件还规定了勘察报告的编写内容与格式要求,附录提供了影像记录、取样登记、病害调查表等标准化表格,增强了现场操作的可执行性和成果的规范性。
《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规范 长城DB11T2491-2025》适用于从事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的专业技术机构及相关从业人员,特别是参与长城类文化遗产保护的设计单位、勘察单位、施工与监理企业、文物保护科研机构以及各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该规范尤其适用于承担长城本体及其周边环境调查、现状评估、病害诊断与修复设计前期工作的团队。同时,也适用于使用三维扫描、无人机航拍、地质雷达、材料实验室检测等技术手段进行文物信息采集与分析的技术人员。高校及研究机构中从事文化遗产保护教学与科研的相关人员亦可参照此标准开展学术研究与实践教学。该文件为北京市范围内长城文物保护工程提供了统一的技术依据,对于提升勘察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与可比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