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仁果类水果采后处理技术规范DB11T1996-2022.pd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仁果类水果采后处理技术规范DB11T1996-2022 仁果 水果 处理 技术规范 DB11T1996 2022
- 资源简介:
-
《仁果类水果采后处理技术规范》讲解了北京地区栽培的苹果、梨等仁果类水果从采收到最终销售各环节的技术要求。该标准详细规定了采收的时间和方式,明确指出应根据种子颜色、淀粉染色指数、硬度等指标进行适时采摘,并且在采前两周停止灌水,避免雨天或高温时段采收。对于采收方式,提倡使用布制采果袋或带缓冲物的采果筐,并且强调轻拿轻放及遮阴措施的重要性。分选部分描述了分选场所的环境要求,包括温度、照明和用水卫生标准,同时规定可以采用人工、机械或两者结合的方式进行分选,并对分选质量提出了具体标准。包装方面,文件强调依据处理方式、运销途径和客户需求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特别提到外包装和内包装的具体要求以及标识的规定。预冷章节介绍了预冷方式和技术参数,确保果实能迅速降温至适宜贮藏温度。贮藏部分不仅涵盖了库房准备、入库条件,还明确了不同贮藏方式下的管理措施和出库注意事项。运输环节则关注冷链运输的操作规程,以保证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新鲜度。货架管理部分提供了指导性意见,确保水果在零售终端保持最佳状态。
《仁果类水果采后处理技术规范》适用于北京地区从事仁果类水果生产、加工、销售的企业和个人。它为种植户提供了一套完整的采后处理流程指南,帮助他们提高产品质量,延长保鲜期,减少损耗。同时,该标准也适用于物流企业,在运输过程中遵循相关冷链运输规定,确保水果品质不受影响。此外,零售商也可以通过遵守货架管理部分的要求,维持商品的新鲜度和美观度,从而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对于科研机构来说,这份技术规范同样具有参考价值,有助于开展更深入的研究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